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

上車後,首先找好位置坐下

然後就能聊天了。
 

2017年,多數人早無寫網誌習慣,當年追蹤儲存的部落客過半不再更新,可一路看他們成長的我始終嚮往能成為其中一員,僅能弄張車票,祈禱這末班車尚未開遠。

社群網站興起後,無數他者的人生湧進腦子,每日接收過多快樂與憂愁。幾年前,關注社會各項議題成為(我同溫層裡的)新趨勢,雖不乏我跑去這類人聚集場域交朋友的原因,每日至少會接收到四五則的「社論」資訊,這些訊息有長有短,共通處是閱讀全要花腦力,大學生的我尚未練就火眼金睛(到了今日也仍不具備這項能力),無法一眼看穿似是而非的用詞與邏輯。

原以為是見識淺薄,多看一些,多找些人,漸漸就能明白什麼有道理,就能抓到辨別是非的法門,明白思考的訣竅。然而追蹤久了總會發現,這人這面有道理,另一篇卻被人打臉;這人原本敢說,卻漸漸不敢再得罪。閱讀他們、理解與剖析他們耗費我大量時間,甚至沒有餘裕(也沒有耐性)研究吸引我的旁物,如咖啡茶與酒精、電影音樂與戲劇、詩歌散文與小說。

好幾年過去,前陣子終於醒悟。人的能力有限,無法掌握所有範疇,深入關心所有議題並不是我的錯,只是因為我是個人而已。

人因為有限而有依賴他人的需求,事實上,多數人依賴領袖幫自己思考,找到一個可靠的意見領袖,此時只要看過他們思考的解答,點頭表示嗯你說得真棒沒有錯,就能得到足夠的精神能量。思考耗費時間,而我們總有其他想完成的事,例如享樂與享樂。

可醒悟前的觀察至少讓我明白一事,那便是思想外包其實是風險行為,吸大麻會讓你的腦袋壞掉(嗯?),思想外包也可能會。

因此,我還是只能靠自己,靠自己反思所見所聞,盡力做到當下能做的最好。此外還要學會接受自己沒天份的部分,例如品嚐美食或享受香水豐富的層次。



對自己說親愛的你已無任何藉口,車票是你自己準備的,車是你自己登上的。
但願我能做到自己的承諾,並持之以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最好的線該是虛線

最好的線該是虛線